在电话留言中,特多的是外国人推销产品、信用卡之类的电话,这种“垃圾”留言,让人不胜其烦。每每碰到此类留言,我是不等听完就清掉,从不理会,更不会去听,唯独昨天那通电话,不敢等闲视之。
那晚很晚了,偶一瞧电话留言机:红灯闪烁,知有电话录音,按下键钮,是一个老外打来的,那人自报姓名叫马克,并指名道姓找我,最后留下电话号码,要我务必打个电话同他联系。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不像是一般的推销电话,再看那回电号码,也不像是银行等知我姓名的“800”号码,倒像是私人打来的,但我从不认识任何老外呀,更休说这个叫马克的男子了。赶快依留下的号码打去,却是录音。放下电话后反复想着:指名找我究竟何事?
第二天上班前再打去,是那个叫马克的人接的电话,他说要跟我学中国功夫。奇了,我一个女子,哪会什么中国功夫,忙告诉他搞错人了,正欲挂电话,那头却言之凿凿说没搞错,是找叫这个名的人学功夫。我继而一想,既然他能讲出我的姓名,而且这么肯定,想来不会是空穴来风,其中必有缘由吧,于是问他:怎么会有我的电话,而且还知道我的姓名,是否从电话簿黄页中查到的。他说,不是,他询问过“information”,是从那边得知的,应当不会有错。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曾听一友人讲过,她开车经过天普市的Rosemead大道时,看到有一个开武馆的人,挂牌的姓名和我一模一样,莫非就是那人了。忙问他,要找的人是否在天普市开武馆。对方说:“正是!正是!但现在已经搬了。”他说,他想找到那人学武功,所以找了“information”,要来了电话。喔!原来如此,是“information”摆了乌龙,此“王”非彼“王”也。
挂了电话后,我查了一下电话簿,想看看和我同名同姓的究竟有多少,结果查出只有我一个。我想,双名如我者,应该不会太多的,却也已被张冠李戴,搞错对象了。那么单名呢,同名同姓的就更多了。
想起文革初期开始流行起单名,什么“红”啊、“军”啊、“东”啊的特多,在大陆,单看文艺界,著名演员中,同名同姓的就有两个,电影演员陈红及歌唱家陈红。可想而知,十几亿的普通百姓中,同名同姓的就更不知其数了,搞错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再加上文革中不少人喜欢跟潮流,起名或把自己名改成“向东”、“卫东”、“永红”、“继红”等带有时代色彩的名字。那么,同是双名,但张冠李戴的现象,比起吾等之类的普通名字,不是要多得多了吗?
来源:世界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