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以前有30多家照相机生产企业,现在很多倒闭了,所以,我要研制出一台能够与国外技术相抗衡的产品,让国内摄影师能够以便宜的代价使用。”昨日,在绵阳市区六里村一间简陋的工作室里,69岁的退休工程师张德忠拿出一台性能独特的617大画幅相机样品,讲述了他历经5年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设计出的能够进行高精度拍摄,代替价格数万的617画幅的专业相机。<!--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曾是摄影发烧友
张德忠以前是东北一家军工机械企业的工程师,退休后曾在北京居住。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他接触过大量不同品牌型号的照相机。1990年起,他开始收藏很多国际知名的老式相机,成为北京有名的相机收藏家。1992年,他曾与相机收藏家沈铭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相机收藏研究会”。张德忠说,在北京时,收藏相机、维修相机似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很多世界名牌相机都被他拆开修理过。2000年,他独自一人离开了北京来到绵阳。
他从北京带到绵阳的收藏品都很有名:一台德国汉莎牌折叠相机;一台上世纪50年代的佳能7S平轴取景相机,而配在这台相机上的镜头是个令摄影发烧友痴迷的宝贝,那就是比人眼看到还要明亮的50毫米0.95光圈的标准镜头,光是这种镜头他就有4只。而他的另一台相机就是摄影爱好者普遍使用的徕卡M6,配在这台相机上的镜头是英国的库克50毫米电影镜头。他说,拍摄电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比照相机镜头要高许多,他自己动手将镜头配上转接装置后装在相机上使用。
建“研究所”研制相机
凭着对相机的熟悉,5年前,张德忠就悄悄开始研究制作相机。经过一番比较,他决定从研究设计617画幅相机着手,因为这是大画幅专业相机中的高端品种。
来到绵阳后,张德忠忍痛割爱,卖掉了自己原来收藏的一部“红旗20型”仿徕卡相机,获得了10万元研究经费。有了这笔钱,他首先寻租了一个能够提供三相交流电的门面房后,就开始准备添置相应设备。但是如果买一套设备,价格是非常高的,于是,他在绵阳找了很久,终于买到一家企业淘汰下来的铣床、磨床、钻床。随后,他花费将近一年时间,将这一套加工设备进行了改装。
研究中,为了环保与轻便,张德忠选用了木材制作相机框架。用这种材料制造的相机,重量大约为1.4公斤,大大减轻了相机的重量。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设计,张德忠终于完成了这款外观略显粗笨的自制617相机,在设计制造中,他还独创了一种双瞳孔的取景器,能够把所有拍摄范围都看到。
自制相机取名“绵阳牌”
对于这款相机的出路,张德忠说,虽然数码时代早已来临,但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目前仍然有很多大画幅胶片相机使用者,专业器材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目前,在国外专业摄影市场,用普通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卖不掉的,只能使用大画幅专业胶片拍摄的作品才有市场。这种相机的定位应该是艺术领域,他希望有专业人士能够使用这部相机,给他提提意见,他并不打算靠这部相机赚钱,他仅仅是想以此证明,中国人一样能够研制出专业的相机,能够与国外技术抗衡。
在相机制造成功后,张德忠还为自己手工打造的这部617相机钉上了一块铭牌,上面刻有M.Y.CHINA字样。他说,这是为了纪念这款相机在绵阳研究成功而特意制作的。
小知识:617是大画幅相机底片的尺寸,6代表胶片的高度是6厘米,17代表相机底片一次拍摄的最大宽度是17厘米,它的特点是可以拍摄大场景的照片,是不少风光摄影大家的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