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取名
北京人取名字玩酷
“袁梦·去病”,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如今,北京人取名字又怪又新鲜,极具个性化色彩。
作为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的记者,袁梦·去病先生原名袁去病,曾经几度改名。5年前他在一家电台做节目主持人,改名为袁来,谐音“原来”。用了一段时间,后又改为“袁梦·去病”。新名字寓意深刻。“袁梦”谐音“圆梦”,意味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病”意味着不断改正缺点。在袁先生的记忆里,因为他的名字特别,所以大多数人见过他一次就记住了他,给他的工作带来很多好处。
张伟明清先生是某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他原名张伟,他改名的原因是因为叫“张伟”的人太多了,他以前的同学就有不少叫“张伟”的。张先生灵机一动,在“张伟”后面加上“明清”,立刻不同凡响,再也没有人把他误认为是另一个“张伟”了。
进入网络时代,北京人的名字越来越新鲜、奇特。给孩子起名字,年轻的父母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取名字方法,力求创新。有的把男女双方的姓放在一起,自造复姓;有的让孩子自己姓一个姓。四字名、洋名越来越多,“金杨颜童”、“高山流水”不再新鲜;“洋桥春子”、“马拉多”、“乔伊娜”洋味儿十足;“李A”、“赵B”,英文字母也来凑热闹。大人们也不甘示弱,户口簿上名字不好改,给自己起艺名、别名、字号,目的是让自己“脱颖而出”。公安局户籍处的关玺华对“名字”有十几年研究。据他介绍,过去,重名现象比较严重,有时令人啼笑皆非。某小学一年级新生中,竟有19个孩子重名,其中一个班就有4个人名氏不分,课堂上老师一提问,4个孩子都站起来回答,后来不得不给这4个孩子调了班。户籍处的档案里,北京人有好几千人叫“张淑珍”、“王淑英”,而名字叫“王涛”的更多,竟达好几万。对名字越来越新鲜、奇特的现象,他说,给自己取怪名字,追求与众不同,并不是一件坏事,表明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越来越重视自我,渴望推销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怪名字的风尚不应该遏制,因为怪名容易被别人记住,不容易重名,从而避免了好几千人起名字叫“张淑珍”、“王淑英”、几万人起名字叫“王涛”引发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