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哭晁卿衡》的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的晁卿衡,是唐开元年间日本来华留学使者原名阿倍仲麻吕,到中国后他先改名“阿倍朝衡”,后改为“晁衡”(朝通晁),他曾任唐司经局校书、左拾遗等官职,结交了李白、王维许多朋友。由晁卿衡一例可以看出,民族间的交流融食、国家间的交际往来,不仅反映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而且在人的姓名上也表现出来。古代的呼延、宇文等姓均是少数民族姓的译音,今天如果统计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周围一些人的名字也带有少数民族或外语译音的色彩,如周多吉、呼尔特、杨舒曼、刘乔治、马丽莎、韩尼斯、纪因斯坦等。
外国译音起名有多种情况,有的表示与外国的联系,反映了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国家间的亲密关系。例如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许多外国友好人士来到中国,积极协助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他们的名字也大多由本名而音译为中国名字,乍一看来,似乎真的是中国名字呢,如艾黎、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又如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不少孩子起名带点苏联味,如徐安娜、刘斯基、方丽亚、韩维奇、乔莎等。
有的是时尚或有趣,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港、澳、台地区,如王布朗、谢埃伦、林切尔、陈安妮、吴丽娜、李海伦、万福特、柯莉亚、丁保罗、胡杰民、郭菲莉、高吉太郎、沈芳娟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点洋味的名字就可能受到嘲弄和讥讽,以致被迫改名,而近年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图新鲜有趣,给孩子取个带洋味的名字,还有些人赶时尚,给孩子取一个译音名,更有人以“洋”为美,不仅给孩子,甚至也给自己取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由此也可以看出取名者的思想情趣。
译音起名的是表示一种志向与愿望。如写《暴风骤雨》等作品的作家周立波,原名周绍仪,他改“立波”之名乃取自英文自由(1出erty)一词的译音。有一些球迷,仰慕球王贝利等人,他希望儿子将来也踢足球,所以为儿子起名贝利。译音起名的是因为出生在国外或出生时父亲在国外留学,所以取一外文译名或外国地名译音。如塞纳(巴黎塞纳河)、哈佛、弗吉(美国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等。
外国人的名字与中国人的一样,也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以外国译音起名时,一定要注意弄清楚原文是什么意思,才能做到名实相副,否则是会闹笑话的。以英国、美国人名来讲,一些常见的姓名的含义是很有趣的,如Alice艾丽斯,含义是真理; Anne安妮,含义是优雅、仁慈、祈祷;Catherine凯瑟琳,含义是纯洁;Helen海伦,含义是光;等等,如果我们不加考虑地去模仿,比如Ursula厄修拉,原意是母熊,如果是一个葛姓的小伙子,用谐音取名葛修拉,意思是葛母熊,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编著:金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