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字子丹。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曾参与北伐战争、领导渭华起义。曾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1936年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小时候,他就读于本县的高等小学堂,虽自身家境尚好,却目睹了黄土高原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他爱听当地李自成起义的故事,立志改变社会。
1922年,他考入陕北地区23县仅有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阅读到《向导》、《新青年》等革命杂志,并在学生运动中当上了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选派到黄埔军校学习,入第4期炮兵科。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同年冬任国民联军第4路军马鸿逵部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在该部建立军、师、团、营政治工作机关,开展新式练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初,被派往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3旅,任参谋主任。不久,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训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了以新3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任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进行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1年10月,和谢子长等将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3年5月奉命随红26军2团南下渭南华县地区作战,失败后,率少数人奋勇作战突出重围,9月返回照金苏区,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933年11月成立红26军42师后,任42师参谋长,不久任师长,率部北上合水、庆阳,与陕甘边游击队、关中游击队、陕北游击队1支队互相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2~4月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和14个游击支(中)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4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军政干校校长。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和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在陕北游击队配合下,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等战法,经两个多月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敌大量有生力量,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壮大了红军和游击队,在20余县建立起工农民主政权,使根据地扩大到东临黄河,西接环县,南至淳化、耀县,北接长城的广大地区,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 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8月,在陕北、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指挥红军主力,集中兵力,在慕家塬、定仙墕地区首歼国民党军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撤回黄河东岸。9月,红26、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他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与军团长徐海东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刘志丹陵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题词石刻。
1936年夏天,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由北平(今北京)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长征后到陕北不久的毛泽东和他率领的中央红军。后来,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用近三千字的篇幅描写了刘志丹的生平和功绩,他富有感情地说:“刘志丹是个现代罗宾汉,怀有山里人对富人的仇恨;在穷人中间,他成了救星;而在地主和放债者中间,他又是上天的神鞭。”
1942年在他牺牲六周年时,毛泽东挥毫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为他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几乎所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都为他题了词。毛泽东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的题词是:“红军模范”;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2006年04月22日,共青团中央为纪念刘志丹烈士牺牲70周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英烈精神,网上“刘志丹纪念馆”(http://lzd.china5000.org.cn)正式开通。
纪念馆设有生平简介、大事年表、纪念活动、图片档案、回忆怀念、评论研究、影音作品、纪念场所、敬献鲜花、参观留言等10个栏目,通过丰富翔实的文字资料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再了刘志丹烈士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
“刘志丹纪念馆”是“民族魂”(http://mzh.china5000.org.cn)网站的系列站点。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主办。据悉,“民族魂”网站已开通的系列网站还有“岳飞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等140多个。
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名景桂,字子丹。
1922年,考人榆林中学,与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交往甚密,深受民主、进步思想熏陶和影响。
1923年,当选为榆林中学学生自治会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进步活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接任书记。
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秋,被党组织派往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
1926年初,入军校四期步兵科第一团二连学习,不日转入炮兵科。北伐战争开始后,刘志丹参加了北伐誓师大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被“礼送出境”。后在中共陕西省委从事秘密交通工作。
1928年1月,陕西省委派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到达洛南县,参与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3旅的起义组织工作,任参谋主任。4月,参与领导了以新3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爆发,刘志丹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1929年7月,刘志丹出任省委候补常委。后到陕甘边界从事兵运工作,领导创建了南梁游击队。
1930年前后,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界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10月,和谢子长等将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2年1月,刘志丹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大队队长。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总指挥、三支队队长。年底,红二十六军二团成立,任政治处长、参谋长,领导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左”的错误领导下,红二团南下失败,刘志丹等辗转回到照金,出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参谋长。11月后,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
1934年5月,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刘志丹的正确指挥下,红四十二师与红军游击队密切配合,打垮了国民党陕甘当局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围剿”,在陕甘边界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5年2 月,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建立,刘志丹先后出任西北工委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领导第二次反“围剿” 斗争中,率领红军先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组成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劳山战役。10月初,西北根据地发生严重错误的肃反,刘志丹等被捕人狱,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获释,先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西北军委委员等职。
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年仅33岁。
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将军。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陵公祭典礼,朱德、任弼时致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党、政、军领导为其题词,表达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刘志丹将军光辉一生的崇高敬意和高度评价。
1993年,为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90周年,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刘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6年,刘志丹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3年9月28日下午,经中共中央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曹刚川出席并发表讲话。
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陵园面向南,共有两道门。大门和:门之间的道路两旁种植了茂密的柏树和其它树木。二门以内为陵园主要建筑部分,其部局为四方形,有独立的围墙。迎门有一座宽敞高大的四角碑亭,亭额上塑有红五星和火炬徽记。
亭中央竖立着刻有毛泽东题词的石碑,金色的题刻写道:“我到陕北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会磨灭。”对刘志丹作了高度评价。
碑亭的四周又有四个小六角凉亭。陵园的最北边坐落着由三孔窑洞和五间厦檐组成的壮观的刘志丹烈纪念堂。中间一孔窑洞内的北墙正中,悬挂着刘志丹的画像,两面的墙上和东西两孔窑洞的墙上镶嵌着毛泽乐、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林伯渠、吴玉章、贺龙、陈云、徐向前、蔡畅、谢觉哉、李富春、徐特立、博古、邓发、王稼蔷(即王稼样)、凯丰、肖劲光、罗迈等同志及李鼎铭先生的二十余块题刻。毛泽东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题词是:“红军模范。”林伯渠题词是:“长使丹心贯日月,拼将热血洗乾坤。拯民卫国更忠党,史绩不刊千载存。”
厦循东边有《重建志丹陵志》碑,西边有《先烈刘志丹同志事略》碑。纪念堂顶上立有《刘志丹将军之墓》碑。整个陵内种满了长青树木。
《刘志丹》是一部描写刘志丹革命传奇生涯的长篇小说。但是,康生利用小说《刘志丹》,策划了一起当代中国历史上一段文字狱。
没看小说就定性
1956年,工人出版社拟定出版革命烈士传记和回忆录的选题计划。此前,他们看过刘景范和李建彤撰写的一些回忆刘志丹的文章,于是约请李建彤创作《刘志丹》。
李建彤潜心写作5年,前后5易其稿,到1962年春天小说基本完成。在创作过程中,刘景范和李建彤征求多方意见,稿件也寄给早年与刘志丹等人一起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阎红彦。
阎红彦粗粗地看过稿子之后,便给李建彤写了一封信:“写一些合乎实际、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回忆刘志丹或其他同志,这是好的。你写的《刘志丹》,我抽看了几篇,这事实上是用小说形式总结了西北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就不能不涉及许多原则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由中央作结论的。你的文章很多原则性的问题与历史不符,因此不宜发表。”
阎在信中所说的“许多原则性问题”,就是中共党史上所谓的“西北历史问题”。8月17日,阎红彦给杨尚昆写了一封信;9月3日,他又致信书记处。阎在信中说:我觉得《刘志丹》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宣传刘志丹的名义,把高岗在边区高干会及“七大”前后的西北历史座谈会上,为了把自己说成是西北革命领袖而篡改的边区历史结论,重新加以宣传和肯定。
康生策划“文字狱”
毛泽东在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大讲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严厉指责“翻案风”、“黑暗风”和“单干风”。这时,康生适时提出了小说《刘志丹》的问题,他递了一张条子给毛泽东,上面写道:“利用小说搞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
毛泽东马上在会上念了这张条子,然后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在康生策动下,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等被指责为小说《刘志丹》的幕后策划者。中央决定成立由20人组成的“清查习仲勋等同志反党活动的专案审查委员会”,康生任主任。专案组从李建彤处拿走了全部创作材料,并从工人出版社拿去习仲勋关于该书的两次谈话记录。
1966年5月,习、贾、刘专案审查小组写了一份《关于〈刘志丹〉一书的审查报告(草稿)》,肯定了1963年5月审查报告的结论,认为“写《刘志丹》一书是习仲勋反党秘密集团蓄谋已久的。习仲勋是《刘志丹》的第一作者,刘景范是第二作者,执笔者是李建彤”。
1967年12月,李建彤被专案小组列为“案犯”。1970年4月,她被专案组戴上“习仲勋反党集团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的骨干分子”的帽子。
1968年5月,刘景范被捕入狱。
1979年6月,中组部向中央递交了关于为《刘志丹》案平反的报告。报告认为:“从案件前后经过看,所谓利用写《刘志丹》小说进行反党活动一案,是康生制造的一起大错案。‘文化大革命’中,康生伙同林彪、‘四人帮’,更变本加厉,搞出一起株连甚广的现代文字狱”。报告提出,因《刘志丹》案而受到迫害、诬陷和株连的一切人员,都应恢复名誉,给予平反。一个月后,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
(摘自《红墙大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
刘志丹纪念馆:http://lzd.china5000.org.cn
《西行漫记》
《刘志丹纪念文集》
《红墙大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