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性别: | 男 |
异名: | 琴斋(原名)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籍贯: | 浙江孝丰(今安吉县) |
出生: | 1896年4月4日[1]、[2] 清朝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 陈家埔朱家塘楼 |
逝世: | 1962年2月14日 (65岁) 台湾台北荣民医院 |
配偶: | 叶霞翟 |
学历 | |
经历 | |
胡宗南 (1896年4月4日-1962年2月14日),原名琴斋、字寿山,曾为国军上将、第五届监察委员及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位,蒋中正的四大心腹之一。
|
胡宗南祖籍宁波镇海,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湖州安吉县)。胡于1924年6月[3]进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2];其后胡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1932年,胡宗南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抗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其后担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胡宗南以四万军队驻陕西,负责监视共军活动。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预谋奇袭延安,因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共产党的间谍(与胡宗南部属申健及陈忠经被周恩来共称中共情报“后三杰”),胡宗南的军事行动皆在共产党的掌握之中。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数十万兵力进攻延安。3月19日,胡宗南的第一军进入延安,虽空城但仍因战功升为陆军上将。胡宗南占领延安的一年中,由于共军情报灵通,于青化砭、羊马河及蟠龙镇三次战役,损兵折将二万多人。1949年5月至7月,胡部队于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退至秦岭及巴山地区。胡宗南本人于1950年3月的西昌战败后前往台北,并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0年5月11日,监察院内李梦彪等50多名监察委员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以其“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宣布“李梦彪弹胡宗南各项,均与事实相反,不能成立”,“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应予不付军法会审。”这件案子隐约可看见陈诚在背后的操纵,终因蒋介石的庇护而失败。
1951年,身在台北的胡宗南仍复职指挥沿海游击队与中国共产党作战,1952年任浙江省主席,不过只辖少数浙江沿海离岛。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时任澎湖县防守司令官,并参与金门炮战。
胡宗南于1959年退役后,仍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这个职务直到胡宗南1962年去世为止。
张戎在《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书中暗指胡宗南“可能”是“红色代理人”(red sleeper),“蒋介石逃往台湾时,派飞机来接胡宗南。胡想留在大陆,却被部下一拥而前,急拥上了飞机。……蒋还派胡主持‘反攻大陆’的工程,包括派人潜入大陆。都一一惨败。”导致胡宗南的后人及旧部属孔令晟等群起抗议。此书原本计划由台湾远流出版事业公司刊行;2006年3月28日,胡宗南之子胡为真(时任台湾驻新加坡代表)透过远流出版事业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达对本书的不满:“为了维护父亲名节,什么事都可以做;出版前是朋友,出版后是敌人。”
中国大陆的《炎黄春秋》也在2007年6月号上登载朱汉生《胡宗南的未遂起义》的文章,有推波助澜之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