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周易》有一种误解,很多人都把它仅仅看做一本算命的书。”曾经在羑里待了10年,对《周易》颇有研究的陶涛女士说。
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不论在城市或是乡村,冷不丁就会有人拉住你:“算一卦吧!”如若这算命人鹤发童颜、道骨仙风倒也罢了,偏偏很多算命人脸上表情猥琐,眼里透着股狡黠。要是你不停步,有的算命人还一声断喝:“同志,你有灾!”这一声断喝的目的很明白,骗两个饭钱而已。而他们打的招牌,往往就是《周易》。
偏偏还真有人相信这些算命人。穿得风风光光的,身价千万的,顶着博士头衔的,还有一些有点级别的官,都被算命人算得一愣一愣的。
实际上,博大精深的《周易》,远不是这些“卦先儿”们所能理解的。
八卦理论预言行星,周易让人目瞪口呆
如今的羑里城里,也有算命的“卦先儿”。在周文王巨大塑像的东边,走过青草组成的八卦图,就是一拉溜儿七间屋,每个屋里摆一张桌,桌上抻一画着八卦的黄布,桌后坐着一个“卦先儿”。不同的是,这些“卦先儿”绝不会拉你,也不会吆喝你来算,他们奉行的是“姜太公钓鱼”的策略。
羑里周易博物馆原馆长陶涛女士说,他们做的是文化,如果说羑里城里的演易坊、文王演易处乃至吐儿冢是历史的静态存在的话,那么这城里的“卦先儿”则是一种动态存在。这一动一静,体现的都是《周易》的精神。
《周易》这部书内涵的一部分确实是卜筮,老百姓的说法就叫算命、占卦。与老百姓的理解所不同的是,《周易》思考的是宇宙和人生,是天地人三位的统一,而老百姓关注的就是个人,是一己的生老病死、福祸吉凶。
1987年,美国海军天文台的罗伯特·哈林顿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重大消息:在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这是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可能使人类解开两个至今让科学家一头雾水的宇宙之谜——19世纪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为什么会失常?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
这个重大的发现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1940年。在1940年,早在美国人宣布这个发现的47年前,一位中国旅法学者就提出了这个论断。
这位旅法学者叫刘子华,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提出了这个论断。而他的结论,正是依据周文王《易经》的八卦原理推算出来的。同时他还准确计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密度为0.424吨/立方米,轨道运行速度是1.689公里/秒,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以179年为周期绕太阳旋转。
他的这篇博士论文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
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论文审查委员会主席爱米尔卜勒耶说:“现代科学与纯直觉知识构成的中国古代科学有深奥的吻合。”法国仆尔日天文台台长摩尔则说:“其博士论文为我们指出,中国古圣贤的宇宙科学竟与最近4个世纪中若干代学者耗尽艰辛所得的结果相吻合。”
《周易》的神奇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先民重要思想成果,几千年来遭遇误读
按《周易》的理解,茫茫宇宙,浩渺无边。在无边的宇宙中,有些天体、生命物质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也可以说它们之间存在相似性现象。这种相似分为表象和性质相似。表象古人称为“象”
《易经》中的象类说的就是这种相似;古人将性质相似概括为阴阳、五行和数理的相似。
古人以天为乾卦,天是最大的事物,那么一切和它相似的事物都可以用“乾”来代表,反过来,一切有“乾”性质的事物,都可以代表“乾”。在自然界,“天”最大;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皇帝最大;在单位里,就是领导最大;在一个家庭里呢,毫无疑问,就是祖父、父亲。最大的就是第一的,性质就是阳性,最大的东西往往决定了其他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所以往往就呈动态的变化,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