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许多有趣的中国人名,有的未见其人,先显露出几分淡淡的雅意和文化气息。
有一类是将常用名词直接用作人名:宁静、舒畅、苗圃、马鸣、常笑、常青、常乐、文艺、高峰、成方圆(均为演员、电视主持或节目制作人员),还有白云、高山、高原,文章、张扬、成长、成果等。
另一类是将人名用作常用名词的谐音:袁泉、童瑶(均为演员),晏紫(女网运动员,刚刚获得2006年澳洲网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以及甄诚、丁东、尤默、钱进、杨伟、刘芳、宋秋波等等。有位电视制作人干脆就叫索链,跟他结婚可要小心了。
还有一类是人名与地名同音甚至同字:苏舟(电视剧导演)、常治、苏丹(还好没叫“苏丹红”)、有位电视剧制作人干脆就叫“温哥华”,令人莞尔。如果多尔衮的后代有叫“多伦多”的,那才叫珠联璧合呢。
以上这些例子不妨视为社会上一种新的取名趋势。五十多年来,中国人的起名经历了几个过程。起初许多人的名字都与“革命”脱不了干系。后来革命的高烧渐渐退了,许多人又嫌革命的名字太俗了,用滥了,于是竞相用难字作名字。鉴于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普遍有待提高和加强,于是这些人的名字常常被老师/同学误读、被朋友/同事念错,那种尴尬的滋味与“哑巴吃黄连”差不多。再后来,可能是受古人的影响,中国人又掀起了起单名以附庸风雅的热潮,于是全国一下子就涌现出几万个“李宁”,虽然出名的李宁只有一人。起单名就难免与古人雷同,但音同字可不能同----古有张飞,今却只能有张菲。也没见什么人敢公然叫曹操、刘备,李白、杜甫什么的,虽然听到过有人真叫“孔明”。看来古人的威名至今依然远扬。
也有许多人的名字取得很有趣。大名鼎鼎的相声演员马季,也是众多马迷最关心的,不过马迷更关心的“马季”是指“赛马季节”,不是马大师本人。赚钱到底还是比听相声重要些。记得有位高级统战对象叫“沙千里”,如果让他担任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可就惨矣。有位总编叫“马为公”,看来是匹供出租或公家使用的“马”。有位著名的舞蹈男演员干脆就叫“黄豆豆”,看他那精湛的舞技,尤其是一连十几个三百六十度的高速旋转、翻腾跳跃,似乎也能与圆滚滚的黄豆有些关联。
网上有人撰文,说有些人的姓名竟与其从事的职业巧合得“天衣无缝”,连上帝老爷子也不得不佩服: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老师叫“吴嫣梅”。
当然也有人的名字取得挺“触霉头”的。一位司机偏偏叫“吴安全”----看谁还敢坐他的车?今年大陆飞两岸直航的一位民航机长叫“宋成仁”,既表示他愿意与旅客“同进退”,又表示他只是“送”别人,自己不“参与”,旅客们不知是喜是忧?又有人叫“秦寿生”,不知他爹妈当初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还有人叫“子腾”,本来是一个挺文雅的名字,可偏偏他又姓杜,于是全名叫“杜子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