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古怪的姓氏,比如“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还有“狼、鸡、猴、狗、蛇、妻、妾、骂、邪、嫖”等姓,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湖北也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姓氏。这些姓氏从何而来?对“主人”有何影响?本报记者做了一番探访。
这些姓氏自古有之
您可知道,已有近2万中国姓氏彻底消亡?
今年2月,中科院研究项目——《中国姓氏统计》确认了这一事实。由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历时两年完成的这项调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其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调查显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24000多个姓,如今只能找到约4100个。
袁义达说,在全国目前使用的约4100个姓氏里,绝大多数属常用字,这些常用字当然也包括“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姓。在记者查访过程中,发现湖北不少稀奇姓氏古来就有。
“武汉还有姓门的吗”?
50多岁的门慧军已经退休,家住武昌中北路6803厂职工宿舍。从小,大人们都“大门”、“大门”地叫着他,引来不少人侧目。老门籍贯在河北省,从小在武汉长大。除了自己一家人,他还不知道武汉有没有其他姓门的人。
关于门姓的起源,他曾特意寻访过,也听说了多种传说。一种传说,这个姓是分拆后得来的,以前姓闫,后来兄弟两个分家时,将闫字一分为二,一家姓门,一家姓三。还有一种传说,门家祖先以前姓蔺,后来因为祖上有人得罪了皇帝,“蔺”这个姓氏被皇帝“去头挖心”,剩下的就是个“门”字。当然,这些说法都难以证实。
“你姓答,没搞错吧?”
“你姓答,没搞错吧?”每次刷卡购物,答朝晖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答朝晖37岁,家住汉口常青花园,现为某银行部门经理。说起自己的姓,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竟有很多人极度怀疑。“我说,我真的姓答,可无论怎么解释,他们嘴上信了,可仍投来疑问的目光。” 答朝晖是回族人。他告诉记者,在回族,这种姓并不少见,还有更怪异的姓。正是因为姓答,他自小就对自己的姓氏来源产生了兴趣。可问长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长久以来,我还以为姓答的就我们这一家。直到我遇到了一名钟祥人。”他说。 一次,他到医院看病,遇到一名姓答的患者。一问,这名患者是钟祥人。他还告诉答朝晖,答姓也是个“大姓”呢,在钟祥,还有一个村子,村民们大都姓答。找到了“本家人”,答朝晖的兴趣更大了。经过多年查找,他终于弄明白了答姓的由来。据始修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答氏宗谱》记载,现居于湖北钟祥等地的回族,其始祖“原籍西域”,元世祖时(1293年),向元朝皇帝“献大珠”,皇帝大悦,“命姓答氏”。及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答氏四世祖答失蛮迁居钟祥县,其后,答氏子孙以湖北郢城答家湖为中心,分布于湖北荆州、襄樊、仙桃等地。
“老小姐”的尴尬 “老小姐”、“老经理”、“老姑娘”……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在叫一位老人。实际上,被喊的人并不老,只有32岁,她就是老艳。
老艳说,这个姓给她带来了不少尴尬。以前在单位上班,大家见面都好称呼,唯独她不好称呼。老小姐?不好听。老姑娘?也不好听。干脆叫小老吧,听着总觉得别扭。后来,她在汉口顺道街做起了生意,当上了经理。“老经理”的称呼又来了。刚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姓很特别,名字很好记,就印了大量的名片发给客户。还别说,这个奇怪的名字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可渐渐地麻烦就来了,不少人慕名打来电话,总不好开口。“没见过我的人,总以为我很老,害得我经常在电话里给人家解释。”后来,老艳决定将名片上的姓改成母亲的姓,叫夏艳。这才算消除了尴尬。
那还有没有姓老的人呢?老艳说,除了她一家,她还没遇见过姓老的人。但听老人讲,在祖籍河北,有个村子的大部分村民都姓老。“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姓老的人恐怕不多了。”老艳笑着说。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关于老姓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老姓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现在该市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
“总比叫‘小蜜’好吧”
“‘必’老师早!”“我姓宓(音‘mì’),不姓必,记住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武昌中山路小学当老师的宓晓君,都要向学生如此这般纠正。其实最初念错音的不仅仅是学生,许多同事和熟人也常常叫她“‘必’老师”或“小‘必’”,因为这个姓氏实在太少见了。
但她现在不再纠正这一错误了——“总比被人叫作‘小蜜’好吧?”原来,生活中,不少人叫对了她的姓,听起来却像叫“小蜜”一样,反倒“感觉不舒服”。 宓晓君说,她听上辈人讲,他们这个姓氏的人都是从江浙一带迁入的。据文史资料记载,宓姓出自上古的伏羲氏,在古代,宓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伏羲,古代的时候作宓羲。
“我姓丑,没有开玩笑”
2005年,丑艳纯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毕业上班,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她这个独特的姓氏让人很容易记住她,但也会带来尴尬。有一次,丑艳纯见一个客户。客户问她贵姓,她说姓丑。客户有些生气地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请不要开玩笑!”丑艳纯哭笑不得,再三解释客户才相信。
据丑艳纯介绍,她曾翻过家谱,也问过老人,得知她的祖宗原来姓黄。大约在北宋年间,浙江杭州一个姓苏的富家小姐喜欢上了一个姓黄的穷秀才,遭到了家庭的极力反对。为寻求自己的幸福,两人私奔了,逃到湖南安家。双方家庭认为二人有损门风,便不让他们的后代姓本姓。自古有“黄丑不分家”一说,于是黄秀才和苏小姐给后人改姓丑。不过,也有资料证实,丑姓由发源于春秋时期的钮姓演变而来。
“别”把我喊成“白”
别剑,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一学生,25岁。他的老家在十堰房县。
由于这个姓氏的特殊,别剑生活中常会遇到些有趣的事。通常第一次接触的人听到他的姓氏时,都会诧异地问他是不是少数民族,其实他是正宗的汉族人。在别剑的家乡,因为“别”和“白”的方言发音差不多,有些时候别剑报出自己的名字时,大家都会误听成姓白。
印象最深的是,大二暑假时,别剑到一家中介找兼职,正碰上一位家长打电话来找家教老师。工作人员一边接电话一边问别剑:“你姓什么?”别剑特意放慢声调:“姓别。”只见工作人员满脸困惑,别剑赶紧又补了句“特别的‘别’”。工作人员于是向电话那边重复了句“姓别。”别剑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是在问自己的“性别”,心里不禁埋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于是郁闷地答了句:“男!”结果引得哄堂大笑。
“这个姓氏的稀少,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特别是向别人做介绍的时候,都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别剑说起自己的姓氏,脸上总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别姓的起源,大多都认同“姓启别子,望出长安”,也就是说姓氏起源于别成子,京兆人(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近郊)。现在离西安69公里的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还居住着1000多别氏人家。
“我姓摆,摇摆的摆”
“我丈夫姓摆,他在武汉有个哥哥,我女儿叫摆肖娜娜。除了这三人外,武汉还有姓摆的人吗?”汉口肖女士给楚天金报打来电话,好奇地向记者询问。
据肖女士介绍,其丈夫摆运峰今年已经34岁了,是回族人,祖籍河南南阳,当地有许多姓摆的人。他在武汉出生长大,在汉口做生意有10年了。这么多年来,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但从未遇到过同姓的。每逢向陌生人介绍时,他总是说:“我姓摆,摇摆的摆!”别人总是夸张地瞪大眼睛:“还有这个姓?”
摆先生还将自己和妻子姓名结合在一起,给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取了个更加特别的名字——摆肖娜娜。每逢去医院、幼儿园,大家都觉得好奇,总要仔细询问好半天。久而久之,她成了大家都认识的“小明星”。
据考证,回族中的摆姓,最早于唐天宝元年进入内地。元代时,任定远大将军、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摆。摆姓在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全武汉姓油的都是一家
洪山区关山三路、今年66岁的油丽君婆婆告诉记者,她是跟随其父亲从山东荷泽到的武汉,“那时我才几岁”。油家人丁兴旺,油丽君兄妹7个都在武汉上班,但由于年岁大了,加上或多或少患有疾病,彼此来往也比较少。据记者了解,在武汉市,连油丽君婆婆在内,只有17个人姓油,而他们实际上是一家人。
据考证,我国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但油姓目前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山西、山东两省。
新姓氏正逐步生成
随着一些姓氏的消失,新的姓氏也在逐步生成。这些新的姓氏,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稀有姓氏的消失。
“我们发现有人姓‘一’”
袁义达说,新的姓氏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姓名合二为一,形成孩子新的姓,这种情况往往是双姓,两个字可以是父母姓的组合,也有的是名的组合。例如父亲姓李,母亲姓王,给孩子取的姓就是“李王”。这样新的姓就产生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父母给孩子取的新的姓,和父母的姓名毫无关系。袁义达说:“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人姓‘一’,这个姓并非传统存在,其实是父母通过考虑,给孩子挑的一个新姓。”
“春秋战国”的生活
2000年初,汉口刘先生刚结婚,就开始考虑给未来的孩子取名的问题。夫妻俩的意见很一致,孩子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让他“姓自己”。2000年7月份,妻子怀孕了。刘先生马上找来《百家姓》,没几天,他就将《百家姓》扔到一边:“孩子不跟父母姓,怎么能跟别人姓呢?”酷爱中国历史的他灵机一动,想到用中国历史名词来纪念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如果生男孩,就叫“春秋战国”,女孩叫“丝竹”。2001年5月21日,“春秋战国”呱呱坠地。
这么标新立异的名字自然引起许多关注。去年,刘先生带着小春秋出去旅游。在机场过安检时,工作人员看见“春秋战国”的名字,追了好远,要一睹小春秋的真面目,并不停追问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这个问题刘先生见得多了,已总结出标准答案,他脱口说出:“我是学历史的。”
记者见到刘先生。他说,希望儿子春秋能通过自己的名字喜欢上历史,特别是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现在小春秋常问自己名字的来由,他总是讲一些历史故事来解释。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但春秋已慢慢有了对历史的兴趣,现在已能熟练背诵诸葛亮的《隆中对》全文。
刘先生说,如果春秋懂事后想改名,将尊重他的意见,但从目前看来,春秋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
父好书法儿姓“上书”
武汉一所高校的朱老师非常喜欢书法,也非常希望孩子将来能写一手好字。“如果给孩子找几个好写的字当姓名,那他以后就不会专心练字了。我为何不找几个难写的字呢?”但找哪几个字好呢?他一直举棋不定.儿子即将诞生的那段时间,朱老师正在写一篇有关立法建议的论文。一天夜里,朱老师突然想起,在古人看来,“立法建议”不就是“上书”吗?他改变决定,给孩子取复姓为“上书”,同时也纪念自己这篇论文。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后,妻子非常理解。不过,儿子出生后,她希望孩子将来在个性与共性之间达到平衡,于是取名“上书衡”。 如今,上书衡已经6岁了,活泼可爱。朱老师说,等将来有了孙子,不管上书衡取什么名字,他都不会反对。
湖北真有叫“酱豆腐”的?
记者在寻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特别奇怪的姓名,如姓“毒”的,还有姓“酱”名“豆腐”的人。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外地数家媒体报道称,湖北省随州市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都叫“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此外,还有个叫“毒草永财”的。
这引起了楚天金报记者的强烈兴趣,遂前往随州寻访。但记者在当地公安机关查询后发现,这个名字根本不存在,湖北全省也没有“酱”、“毒”等姓(外省有姓“酱”的)。事实上,这些奇怪姓名的出现,只是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在进行户口登记时出现的差错。如,户口登记地址为“随州唐县镇大桥办事处”的“毒草永财”,实属打字录入时出现的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