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 | 产品取名 诸葛神签 | 公司测名 | 中华风水 百 家 姓 | 网络域名 | 个性网名 | 历史今天
公司起名 | 起英文名 个人测名 | 测英文名 | 测 八 字 阴 阳 历 | 姓名学堂 | 名字趣闻 | 现代命名
藏 头 诗 | 历史今天 查 名 人 | 经 纬 度 | 看 吉 日 粤语发音 | 字典频道 | 词典频道 成人改名
设计图章 | 贴    吧 找 同 名 | 查 生 日 | 公司查询 成语频道 | 诗词频道 | 谜语频道 现代命名
 
 
 综合分类 >>
   位置: 逸名网 >> 逸名资讯 >> 现代命名 >> 姓名与文化 >> 正文
姓名与文化( 2 )
2011-12-02 15:48:00  来源: 未知 

 1.中国人的姓和氏
    在我们见到的一些社会公文裏,一连串人名的排列,常常有“按姓氏笔划为序”的说法。这 种说法把“姓氏”当作了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中,姓和氏是 有严格区别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们简单敍述一下姓和氏的发展和演变。         
    在家庭、氏族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一种游猎与原始群居状态中。没有确定的 婚姻关系,也没有真正的组织。经过长期发展,原始的游群发展成为一种较高组织的形态,即 母系氏族社会。在这种社会组织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而女子则往往定居一方(与 现代的定居概念应有不同),从事采集生产。    
    相比而言,女子的食、宿反倒有所保证;而男 子则是饥一顿、饱一顿,成为“投宿者”。由於男女没有一定的配偶,其子、女只知有母,母亲便成为後嗣惟一确认的尊 亲。“古元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女娲为人类始祖之一。女娲人首蛇身, 且 曾因“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这 一神话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人首蛇身,可能是蛇图腾的反映。这种经 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子孙从母而为母系所属。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姬、妫、姒、姚、姜等,或从女旁,或含女字,绝非偶然。这种姓,是母系社会共同血缘关系的标记和表证。
    在原始氏族的某一时期,有一氏族(或部落)从穴居和洞居中走出来,构木为巢。巢居是人工 的产物,不同于利用自然天成物的穴居和洞居,应该算做一种“发明”。且巢居的环境比穴居和洞居的环境要舒适多了,自然会引起其他氏族的关注、羡慕和摹仿。这一首先发明巢居 的氏族,便自称或被称为“有巢氏”。而第一个发明钻木取火的氏族,则自称或被称为“燧人氏”。
    由此可见,原始氏族中的“氏”,与先秦时代的“氏”的概念有所不同。当然,图腾氏族中的 图腾标记,有时可能被传递下来,成为後来某一家族的姓氏;但更多的图腾标记没有被传递 下来,其氏族後裔并没有将图腾标记引为姓氏。        
    上古的姓,源於母系,该是没有大疑问的。即便黄帝和炎帝是由於出生在姬水和姜水,从而 得“姬”和“姜”姓,又从“女”旁和含有“女”字,那麼姬水流域和姜水流域可能就是姬姓母系氏族和姜姓母系氏族繁衍生活的场所。
    黄帝以“姬”为姓,但却不称“少典氏”或“有虫乔氏”,而称“有熊氏”和“轩辕氏”。这是由於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 领的部落群以後,又打败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然後驻在“有熊”这个地方(相当於後 来的建都)。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在地而得“有熊氏”。至於“轩辕氏”,一说“轩辕” 也是地名,《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轩辕之立,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还有一说,黄帝(氏族)因发明了以马拉车,而得“轩辕氏”(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为 “轩”,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为“辕”)。这与“有巢氏”、“燧人氏”的来源类同。
    炎帝以“姜”为姓,又称神农氏。《白虎通义》:“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於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於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6”SS目,教民农作。”发明农业的氏族,被称为“神农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原始游群时代、母系氏族时代乃至上古五帝时代(父系氏 族)的姓与氏,不同于先秦和现代的姓氏观念。那时不仅可分支,可以重新命名,就是姓也并非全由其後人承继、续传。

上古至五帝至西周的帝、王以及其姓、氏如下:
黄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颛顼,姬姓,名顼,高阳氏。尧,祁姓,名放勋,陶唐氏。
舜,姚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夏後氏。

 汤,子姓,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
姬发,姬姓,名发,即周武王,为文王姬昌之子。 
    从以上帝、王姓氏中可见,以姓名合一而称,是从西周开始的。姬昌(周文王)传子姬发(武 王),姬发以下为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东周最後一个王为报王姬延。
    姓、氏合一,是旧中国时代逐渐而成的。到了汉代,大多的人便只称姓而不称氏了。这与家 庭的宗法制度的确立有关。
    宗法,本是古代立宗的法,为古代氏族系统的一种制度。其渊源於祭祀。当时,每个氏族或 部 族,都有他们自身所祀的神,并认定此神为本氏族的先祖和保护神。祭神,也是祖先之祭。宗是祖庙之名,主祭的人称为宗子,主祭人所辖的族人,称小宗、群宗或宗人。
    周代利用宗法辅助分封制度。周把诸侯分为同姓、异姓两类。周,姬姓,凡姬姓诸侯,奉周 王为宗主。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为大宗,规定嫡长子继承,庶子另给土地,称为别子。别子的嫡子为大宗,别子的庶子为小宗,周以宗法团结同姓,以婚姻联合异姓。
    西周以前,没有完整的宗法。春秋以後,氏族制度变为家族制度。家族制讲究血统,
从夫居、父权,实行继承制和族外婚制。
血统:男女结婚,女子便成为夫族的一员,其所生子女属於父亲,叫做父系血统。
从夫居:夫妇成婚,妇随夫居。
父权:男人为一家之长,握有一切支配权。父亲的身份及权力,概传於子。
继承:家中的一切产业,都是父亲传给儿子。
族外婚制即为父系制下的婚姻,是外姓通婚。既然某氏是一氏族或公族的名号,那麼当氏族制度变为家族制度的时候,氏的传递就发生了问题。由於嫡、庶之分和涉及父权的继承和产业的继承,氏族首领或家庭之长的嫡长子在 整 个氏族或本家庭中的名分和地位,有必要与他人(包括本家族以外的人和本家族内部的亲兄 弟等)加以区别和加以强调。这种区别在於强调,最明显最确切也最“名正言顺”的则是父姓、父名的承继(经父姓为姓,或以父名为姓,或以父的封国、封邑为姓)。因为父辈无论属於何氏族,其本人总会有自己的名或姓。由於宗法制下的父系血统、产业、权力继承,家庭的重要性便远远地超过了氏族(原始氏族的人离开了氏族便难以生存);家庭的人可以脱离氏族而独立生存,而且只有独立才可体现其继承优势。因此家族便替代了氏族;氏族已成为一种虚泛的东西,已经不甚重要。於是,姓氏逐渐合一。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女子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力(更不要说特权)。这样,就发生了一个 “有趣”的现象;因为男子结婚,妇随夫居,女子便成为夫族的一员;由此, 已婚女子的姓名也发生了特别的变化。首先是在本身的父姓前加夫姓,表示已属夫族的一员,然後在父姓之後加“氏”,表明自身原属何家族,至於本名,就完全被忽略了。如:赵王 氏、夫姓赵,父姓王,後附缀“氏”就是“已属赵家的原为王家的女人”之意。
几千年来,姓与氏的概念,内涵及源出,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其间反映了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习俗的变化过程。即使到了现代,姓氏合一,“姓” 有 了明确的概念,“氏”依旧表现出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比如以旧俗中(有的延续至今),氏 有时与姓完全相同——“张氏兄弟”和“李氏昆仲”,都是“姓张的兄弟”和“姓李的兄弟 ”之意。但有时它又放于已婚妇女的姓後(前边已提到),有时为妇女的自称(多用於书面); 有时它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後边称自己的亲属,如舅氏(母舅)、母氏等;有时它又对名家、专 家、学者的称呼,如清代文字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被称为“段氏”。氏在社会中的忽“ 贬”忽“尊”,是不同时期社会形态变化的反映和遗痕。
由此看来,时至今日,姓与氏并没有完全合一。
2.“百家姓”的形成和发展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被列入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家族中,姓氏何止438个,就是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 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 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 ”,会引祸上身。又宋时吴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 ,借钱氏之威势,“孙”姓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
如:熊、马、牛、羊、龙 、风、山、水、花、叶等。
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於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 些姓氏源於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 等姓氏,於史书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麼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 鹿之野,曾率领“熊、罴、貅、貔、虎”等。这些“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是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查的是“姜”。
姜(Jing):相传炎帝(神农氏)姓,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为 “姜”。又姜(Jing)和羌(Qi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羊”字头。一 个从 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 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 的原居於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年(Nin):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熊(Xing):上古五帝之一有颛顼(闹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喾时担任火官,被帝 喾赐 为“祝融氏”。共工氏作乱时,祝融奉命平叛。叛乱虽被平息,但祝融并未将共工氏成员全部消灭。祝融以此获罪,被帝喾杀掉。祝融死後,其弟吴回担任火官,依旧称祝融氏。吴回 有子陆终,娶鬼方氏首领之妹女聩氏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子叫季连。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鱼:系出子姓。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其後人 以其字中的“鱼”为姓氏。
井:春秋时,虞国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为姓氏。晋灭虞国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秦国。秦穆公以井奚为大夫,封邑於“百里”。井奚便号“百里奚”。百里奚的支 子依旧以“井”为姓氏。
牧:上古时代,黄帝以“力牧”为相。力牧的後人用其字“牧”为姓氏。
终:上古时祝融弟吴回(後也称祝融氏)的儿子为“陆终”。陆终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 名的“终”字为姓氏。
常:上古时,黄帝曾以“常先”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于宋。微子死後由其弟仲衍继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孙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儿子以父字中的“孔”为姓氏,在鲁国定居。
廉:颛顼的曾孙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为姓氏。
乐: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其後人以祖上“乐父”中的字为姓。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齐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为姓氏。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赵:伯益後裔造父,擅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驾的马车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车马有功 ,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赵城),其後人便以“赵”为姓氏。
吴: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後代以国名为姓氏 。
郑:出於姬姓。周厉王封少子友谊于郑(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的後代以“郑”为姓氏。 
陈:周武王灭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妫满于陈(河南淮阳)。妫满死後被諡为陈胡公,其後代 便以“陈”为姓氏。
卫:出於姬姓。周文王其子主康叔于卫,建卫国康叔子孙以“卫”为姓氏。
蒋: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龄被封于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蒋国,其後以国名为 姓。
韩: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韩(山西河津县东北),後被晋国灭掉。桓叔的儿子万 受封于韩。万的後代以“韩”为姓氏。
秦:出於赢姓。伯益之後有赢非子。非子擅育良马,周孝王以其育马之功封非子于秦谷(甘 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赢非子的孙子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 灭亡之後,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 灭亡之後,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出於姜姓,神农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後以国名为姓氏。
吕:出於姜姓,神农氏後裔。伯夷在尧时任掌礼官,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後以国名为姓氏。
戚: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封地为戚邑(河南濮阳县东冯东北)。孙林父的孙以“戚”为姓。
谢:周宣王封舅氏申侯于谢(河南唐县南),申侯子孙中有一支以其封地为姓氏。
邹:周代有曹挟封地于邾,战国时改国号为邹。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国号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柏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舞阳县东南),其後以封地为姓氏。其庶子于鄣(山东东平县东)。受封于鄣的齐太公庶子的後代,去邑 为章姓氏。 
苏:颛顼後裔终的最小的儿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于苏(河南温县西)。其後以 封地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名高,受封于毕,称为毕公高。毕公高有庶子受封于潘 ,其後以封地为姓氏。
葛:出於赢姓。颛顼之後,封于葛(河南宁陵县东北)。其後以封地为姓氏。
范:周宣王时有大规章杜伯,其子杜隰到晋国,被任命为士师,其子以官名为姓。
彭:颛顼後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钱铿受封于彭(江苏人徐州),为大彭氏,後人以“彭”为姓 氏。
鲁: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伯禽的子孙以国名为 姓。
韦:出於豕韦氏。豕韦氏在夏代居於豕韦(河南滑县东南),为一路诸侯,建豕韦国,又称韦 国。韦君後人以国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子贲皇亡命晋国。受封苗邑(河南济源县西南)。贲皇又名苗贲皇,其後人以 “苗”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黄帝的儿子禺阳受封于任,禺阳以任建国,其後以国名为姓氏。
柳:鲁孝公有儿公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以祖公名为氏,称展无骇。展无骇的儿子叫展禽。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他死後号为惠。所以又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个字为 姓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代名,传说尧、舜时已设,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 司徒”。
司空:据说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帝尧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时所设官职,为军事长官。曾为官司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为姓氏。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乔:出於有熊氏。黄帝死後,葬於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人,就以陵山之名“桥” 为姓氏,後人去木为“乔”。
姜:出於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 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出於姜姓。郭,为古代时人们在城的周边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为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後人便以“东郭”为姓氏。
东门:出於姬姓。鲁庄公有子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後以“东门”为姓氏。
西门:春秋时,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後人便以 “西门”为姓氏。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後来,其汉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 呼延”为姓氏。
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 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
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宇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後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後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
武:周平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諡号为姓氏。
所谓“諡”为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穆:出於子姓。春秋时有宋穆公,其後子孙中有以其諡号“穆”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末,周族首领姬历死後,其子姬昌继位,後被尊为西伯。西伯患病死後,其子周武王继位,并完成灭商大业,建立周朝。武王追諡其父为周文王。文王的庶子中有以 其諡号为姓的。一出妫姓。齐威王之孙田文,号孟尝君。孟尝君避乱到魏国,死後諡号文子,其後人以其諡号“文”为姓氏。

康:周公旦之弟叔封地于卫,其死後諡号为“康”,因此又称卫康叔。卫康有庶子以其諡 号为姓氏。
    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子避居到幽州,改 姓为“桂”。
田:出於妫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子澄的後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
金:被尊为西方大帝的少吴,因五行说中的西方属金而称金天氏,其後有人以“金”为姓的。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之子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禅。
刘:出於陶唐氏。尧之後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杜隰在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後来又从士氏改名为刘氏。由於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 日相助之功,便赐项伯改为“刘”。
郑:出於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谊封于郑,其後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
万: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後叫毕万,毕万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万 ”字为姓氏。
丙:又写作邴。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受封于邴(河南成武县东),其後以邴(丙)为姓氏。 
    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改汉姓氏。
元:春秋时,卫国大夫元亘之後以元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令鲜卑族改穿汉服,改说汉话,并改换“拓跋氏”为“元氏”。
少数民族以汉姓的人物中,还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领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闻助唐击败黄巢长安,任河东节度使,又进封为晋王。唐末,李存勖“李” 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姓的为数也不少。
    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
满族有穆昆组织,产生於姓氏社会,是构成满族社会的基层血缘组织。穆昆由一个或数个家庭组成。同一个穆昆中,只有一个姓氏;同宗的几个穆昆,则冠以几个汉姓。如乌雅氏的五 个穆昆,分别以吴、穆、包、黄、邵为姓氏;甯古塔氏的四个穆昆,以刘、宁为姓;喜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宾县永陵镇)以图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为姓。
壮族经父系计算世系,子女随父姓。女儿出嫁後,须加双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罗,她便称为“莫罗氏”。此称习俗与汉族旧习俗(张王氏、李扬氏等)相 同。
    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於汉字有许许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们读错。如:
万俟,音为Mò qí(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寺”。
区,音为ōu(欧),常有人读为“区”(qū 。
黑,音为Hè(贺),常有人误读为“黑”(hēi)。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每个姓氏的人毫无疑问都大大增加了,他们彼此之间的人口比例也有了很大变化。以1998年中国大陆人口的统计为例,在当代“百家姓”中,全国  
人口 各姓比例次序如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
程、曹、于、魏、薛、叶、阎、余、潘、杜
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
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
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
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
常、武、乔、贺、赖、龚、文
跟旧时的“百家姓”不同,再无所谓“赵、钱、孙、李”的局限,完全以人口数来排列前 100名。
前10位的姓,曾居“天下第一姓”的有:刘、陈、杨、李、赵。其中汉高祖刘邦,开汉朝40 0馀年基业;陈武帝陈霸先建陈,先後有32年;隋文帝杨坚建隋朝,寿命37年;唐朝自唐高 祖李渊起共290年基业为李家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大宋300馀年基业。其他以国号为姓的有:周、黄、吴;为帝王子孙後裔的有“张、王”二氏。
3.中国到底有多少姓
中国的姓氏繁多,“百家姓”的说法, 就是姓氏很多的一种表达而已,而不是说就只有100 个姓。经过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变化与累积,
中国人的姓氏简直五花八门,无不为姓。比如, 天体气象(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动物、植物(姓马、牛、羊、龙、虎、熊等);朝代名称(姓商、周、秦、汉、魏、吴等) 等;军制官衔(姓军、师、帅、尉、司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钟、席、盘等) ,千奇百怪的姓,总都是缘於一定的地域、历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们对姓氏文化的研究。自从宋朝有了第一本《百家姓》,类似姓氏读物就逐渐多起来,後来又有了《新编 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一书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统计,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书,共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计为503姓。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 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部门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後,所得姓氏总数为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阎福卿等 编写的《中国姓氏汇编》一书收集单姓、复姓共计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写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又多达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义达 、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共集录我国古今有文字记载的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则又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 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 136个。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也是最多的统计。

但即使这个数字,恐怕也难说是很准确的,中国的姓氏数量可能比我们要统计到的多得多。就是《中华姓氏大辞典》的作者在他们的调查中也发现,在民间还有一些未见诸姓氏专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种字典裏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亚”),在辽宁省昌图县民间就发现 不止一个家庭是这个姓。还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释,而且读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陕西省安禄县就有分布。其他罕见的姓氏还有漏、误、箫、庙、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还有一些在姓氏专著和汉语字典中都未曾见过的复姓,如“辜高”、“ 张简”、“相裏”、“相望”等。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 过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以汉民族人口为最多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体。姓氏作为文化的产物,由於不同地域、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风俗文化的阻隔,一方面有的 姓氏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很多姓氏很难在一些姓氏专著中搜集到和统计到。我们中华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说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後的人口普查中去进一步落实 了。
4.中国姓氏极不平衡的现状第一,中国姓氏的发展,一方面是姓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每一个姓氏之间的人口比例越来越不平衡。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姓氏形成了一些“大姓”。大姓主要来自于历史形成 的所谓“国姓”和“望姓”。
国姓就是帝王之姓。中国是一个长期世袭制的封建社会,封建皇位实行世世代代的家族相传,而封建的帝王之家在朝廷中享受各种各样的特权,首先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皇帝往往妻妾 成群,於是便有了他们的子孙和家族的大量繁衍。在当今人口排列最多的前几个姓中,有李、刘、赵、朱等都曾是“国姓”。汉朝自西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一直到西元220年 曹丕代汉称帝,期间仅有“王莽改制”短短10年,历400馀年,都是刘姓家族的天下,皇位 世袭,王位大量分封,形成刘姓人口作为中国单姓人口的第一个急剧发展期。唐朝从西元61 8 年李渊立国,至西元907年,中间除武则天执政15年外,共276年李姓王朝,这是李姓人口作为 国姓的大发展期。赵匡胤建立宋朝於西元960年,直至西元1279年,共320年赵姓王朝,这也 是赵姓人口的大发展期。朱元璋于西元1368年建立明朝,直至1661年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共历294年,朱氏江山鼎盛发展,朱姓人口也急剧增加,成为大姓。据统计,刘、李、赵 、朱四姓所立汉、唐、宋、明四个王朝,共统治中国社会1300馀年。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西周共和元年,也即西元前841年算起),直到今天,共计2840年,四个姓氏王朝统治 中国占了将近一半的历史,四个姓氏对中国的历史,中国姓氏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另外,有据可查的一些帝王之姓,如王姓(王莽之新朝),张姓(张茂之前凉)、陈姓(陈霸是之南陈) 、杨姓(杨坚之隋朝)、孙姓(孙权之吴国)、高姓(高洋之北齐)、郭姓(郭威之後周)、马姓( 马殷之五代楚)等,都是所谓“帝王之姓”,对诸姓人口的繁衍成为大姓也产生了不可忽视 的影响。
望姓是封建时代有功或有恩於封建朝廷和当朝皇帝的文臣武将或豪绅富贾,以後他们往往被封为世袭王侯、封妻荫子,通过一段时期的兴盛发展,成为望族大姓。至今一些人口比 例居 多的姓氏,如黄、周、吴、徐、胡、林、何数姓,在中国历史上大多在某一时期曾是显赫当年的望姓之家。
第二,中国姓氏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由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民族交流融合而成。许多少数民族原来也有自己的姓名习惯和方式(如 姓氏多音、父子连名等),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姓名习惯也慢慢地被汉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多音姓氏按汉族习惯改为单音姓。75,+80mm。63mm,Y,PZ#据人们的研 究发现: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绝大多数 二音姓、三音姓、四音姓和五音姓等,都是原来少数民族的姓氏,为了交流的方便,或者出於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心理,便也将他们的姓氏单音化,也即单字化。如《清稗类钞 》中,记载有不少蒙族、满族的复音姓氏,如续尚、觅诺、兀林歹、阿儿刺、八鲁忽刺、乞失迷儿、忽神忙兀歹、按摊脱脱裏、瓦只刺孙答裏、卜领勒多礼作台等,後来便慢慢消失了 。从前满族也有所谓“八大姓”,现在这八大满姓已汉化为:佟佳氏改为“佟”姓,瓜尔佳改为“关”姓,马佳氏改为“马”姓,索绰罗氏改为“索”姓,齐佳氏改为“齐”姓,富察氏改为“富”姓,纳喇氏改为“那”姓,纽钴禄氏改为“郎”姓。特别是随著当代社会发展,如 今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化和民族文化交往的频繁,许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接受汉族文化的影 响越来越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他们的名字也往往改变他们原有民族的复杂的姓名方式,姓名形式改为音节比较简单的汉族单音节的姓氏加上一个字或两个字的起名方式,来组成一 个完全汉族化的名字。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如藏、蒙、苗、回、白、傣族人等,看他们汉族化的名字,很难辨别他们属於何种民族。

这种少数民族姓名汉化的变化和趋势,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的发展、民族和睦、互相学习影响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中也蕴藏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少数民族的汉姓化 ,不但使得汉姓人口增多,同时也使少数民族姓氏失去原有个性。特别是在汉姓化过程中,少 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往往也是改用一些汉姓中比较常用的姓氏,这也进一步影响了汉姓中“大 姓”与“小姓”的比例悬殊。少数民族姓名的汉化和简化,进一步使人名重复的现象更加严重。
第三,大姓人口膨胀,人名重复的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姓氏的演变、发展到今天,有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现状,但是目前这种稳定的现状中,一 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国姓氏虽然很多,但每个姓氏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大姓的人口比例过於庞大。据统计,我国使用的汉字姓氏约为3600个,而在汉民族中有87%的人仅用了100个姓 氏,也即在11亿人口中约有BF9.5BFQ亿多人只用了100个姓氏。而在这100个姓氏中,李、王、张 、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郭、马等18个大姓的人口又占 了汉族人口的BF55.6%BFQ,也即全国大约有一半人只使用了18个姓氏;而在这18个大姓中,居於 前三位的李、王、张三个“超级”大姓则占了汉族人口的BF22.4%BFQ,其中的李姓 最多,约占BF7.9BFQ %,而王姓和张姓各占大约BF7.4BFQ%,这也就是说,全国大约有BF2.5BFQ 亿的人口只用了这三个姓(见 王泉根著:《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因为同姓氏人口增多,必然影响同名人口增加。
5.中国姓名文化变化的趋势
在中国人名文化中,一方面是姓氏比例的悬殊,大姓人口膨胀,另一方面,人们起名有一种越来越简单化的心理。
中国人起名,除了姓氏以外,一般都是起一字名或二字名,而在今天,一字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尤其显著普遍。这样更加剧了人名重复 的现象。过去, 人们常听见“秀英”、“建国”、“文革”一类人名的重复,现在单名重复有时会令人目瞪口呆。某公安局向一个人贩子审问他拐卖的妇女中一个叫“李丽”的姑娘的下落,他回答在 他 拐卖的50馀个女性中,就有8个叫“李丽”,不知是指哪一位。某学校招收新生,5个班,招 收250余名新生,叫“石磊”的有5个,“王菲”也是5个,“谢怡”有6个,“李萌”多达12 个。人名重复的现象,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可喜的是,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些不良现象。家族观念开始淡化,中国人的姓名文 化开始了一些变化的趋势。
姓氏作为家族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姓子嗣,有著繁衍子孙,传宗接代的意义。随著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在慢慢打破。尤其人名的严重重复的现象,也促使人们在给 孩子起名的时候,注意与众不同,於是在人名文化中,当代人起名在姓氏和人名的观念上也有了许多变化。
第一,以姓为名的现象的出现。有的人采用“合姓为名”,即用父母姓合在一起为名,一对双胞胎儿子,因父姓华,母姓夏,两个孩子即分别名为“华夏”和“夏华”。此类名字还有 “ 刘唐”、“吴苏”、“周李”等等。这种取名毕竟有限,如果成为一种趋向,也很容易造成重复,因而不适宜推广。另有的人“拆姓为名”,即把父亲和母亲的姓氏拆开来作为自己的 名字,例如我们知道的著名剧作家“老舍”,原姓为“舒”,老舍的“舍”字是取“舒”姓一边为名,而有时他用“舍予”作为自己的名字,那便是将“舒”姓拆为两个字为名的。 此 类例子并不少。有父姓“王”,孩子取名为“王工一”、“王一工”者,或就称“工一”、 “一工”;有姓“胡”者,取名“古月”。这类取名由於姓氏的限制和同姓人口太多,起名 容易出现雷同,实在很难成为一种能广泛采用的取名方式。
第二,改单姓为复姓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是将父母姓合并为孩子姓氏而起名的。如父姓“ 胡”,母姓“任”,有孩子起名为“胡任文”;有父姓“袁”,母姓“苏”,给孩子起名为 “袁苏英”;有父姓“刘”,母姓“周”,孩子便起名叫“刘周曼子”。这样的起名,保留了父母的姓氏,同时合并为一个不同的姓氏,取单名或者二字名,重复的问题就可能少些, 作为一种重视姓氏文化的民族,既能保留原有姓氏,甚而能使父母姓都在孩子的名字中,这


似乎是目前许多父母为孩子起名的一种流行方式。
第三,造姓为名的倾向出现。上海《报刊文摘》曾载一篇消息,江苏苏州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子。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他父母的独生子,母亲也是他父母家的独生女。孩子出生时爷爷 家和姥爷家都希望孩子能跟自己一方姓。在各方争执不下後,达成一致意见,让新生的孩子姓“点”,因为“点”字有四点,分别代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四个姓;“点”字上面 的“占”字即表明全家四姓谁都“占有”。这样孩子虽然没有随家裏任何人的姓氏,也有了自己新造的姓,让家裏人感到谁都拥有,这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对传统起名方式无疑是一个 很大突破。在另一篇报导中,父亲舒克写他给女儿造了一个新的姓,他有感於当今社会同姓名的人太多,於是他把自己的名字“舒克”用做了孩子的复姓。
第四,无姓起名的方式流行。在这裏,拆姓为名,实际上也是类似不要姓氏而起名的。很多人追求有一个别致的名字,不用姓氏,单纯用一个富有文化意义的词来作为自己的名字,这 种起名方式似乎越来越普遍。比如,在一些知识群体中,艺术家、文学家用一些如“红线女 ” 、“六小龄童”的艺名和“柳青”、“巴金”、“冰心”等等的笔名,这样的艺名、笔名用 多了,叫多了,成为自己的正式名字,而原来的名字就被淡忘,甚至弃而不用了。现在很多家中的 孩子起名都开始不用姓氏,而用类似於典故,或者偏于个人喜好的片语起名,如“田野”、 “田间”、“云中鹤”、“范中流”等,此类名字在生活中似乎已司空见惯。在这裏“田” 、 “云”、“范”等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人们可认为是姓,但也许并不是叫这名字的人原有的姓 ,因而也本不是他的姓。所以有人也把这种起名方式叫做“姓”、“名”合一的方式。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个人的姓氏是家族所传,父母所授,是一个人起名时不能有所更改的。
随著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这类观念在发生很大变化。家族的观念、传宗接代的观念,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们在起名过程中,姓什麼、叫什麼名字,都 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自主的权力。《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 名权, 有权决定、使用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问题是,一个人的名字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就要注意使自己的名字不但吉祥、喜庆、好叫、好记,还要注意 个性化一些。个性化的名字体现个性化的人,我们的名字和我们每一个人有机结合,宣示著我们每一个人独特光彩的一生





更多>>
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通知逸名网。
联系电话:027-82831088 82822002。
历史 发生的事

 
Copyrights © 2009 una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逸名网 当前版本:V3.2
法律顾问: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 王煜 律师  
技术支持:武汉逸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27-82831088 82822002
ICP备案:鄂ICP备05015700号